MU6 Space2 音質加強降噪加強藍芽耳機
一年多前買了MU6 SPACE第一代,最近突然想到MU6這各品牌,就順便把MU6 二代也買進來
聽聽看,果然是各不讓我失望的耳機,增強了降噪,也加強了三頻的平衡感,
但少了磁吸這各噱頭,跟我一起看一下產品的本身吧~
基本的充電線TYPE C 合格,音源線就比較特別了採用2.5mm接頭
一. 開箱
跟一代很類似,包裝小多了,
少了磁吸充電座
這次有附上一個硬殼包,我覺得很實用,第一代給一個布套也是輕便。
耳機放在硬盒裡面,記一下擺放方式,不然你會花很多時間
才能放進去,有各角度。
與耳機連接,跟撥放器則採用3.5mm接頭的方式
平擺好,我覺得MU6二代質感真的不錯,
這次採用觸控的方式進行撥放跟音量調整。
二. 產品規格
- 音質|40mm 高階大動圈單體,高中低三頻完美銜接
- 降噪|ANC 複合反饋式主動數字降噪
- 調音|專用 Mu6 app根據每個人的喜好,調整至最完美的聆聽體驗
- 藍芽|高通 CSR BT 5.0 / aptX LL,40ms 無延遲
- 智慧|手勢感應降噪強度,智慧暫停和播放音樂
- 舒適|蛋白質皮革 + 高密度記憶海綿 + 親膚透氣
三. 使用心得
本次測試採用MI12T + 藍芽5.0 + APTX 進行測試,
MU6 Space2 對我來說是個CP值很高的智慧抗噪藍牙耳機,
跟第一代一樣都加上了近期SONY WH1000XM4才會提供的功能-配戴偵測技術,
利用內鍵的紅外線近接感測器,拿下耳機時手機的音樂會自動暫停;重新戴上耳機,
手機音樂就會自動繼續播放。好不好用就看人了, 可以手動關閉透過APP, 其實看影片
最實用, 才不會lose任何片段。
SPACE2也有聊天模式,輕觸右耳的外殼, 就可以直接說話即時轉換至交談模式。
傳輸的規格支援到APTX , APTX LL 有高音質/低延遲的需求的朋友,應該都可以滿足,
Mu6 採用 apt-X 編解碼器和 CSR Bluetooth®5.0,將聲音的每一個細微差別提升到更精細的細節。
Mu6 採用 apt-X 編解碼器和 CSR Bluetooth®5.0,將聲音的每一個細微差別提升到更精細的細節。
提高音頻傳輸的端到端速度,從而實現好音質和同步聲音
跟配戴暫停音樂功能是否要啟動,畢竟小品牌要花人力長期經營我看也是很困難.
SPACE2使用直徑 40mm 的驅動單體,初次聆聽時,很明顯地就會感受到音場的寬廣度,
Mu6 讓對其音質的調教,其扎實度我個人還蠻感動的, 第一代的低音比較弱, 二代改善了
這各低頻的表現,其他特色跟一代都很接近,這款耳機是人聲較為靠前的聲音特性,高頻
質優,不會太過尖銳, 低音的下潛深度相當具有誠意,力道足但回收不會太快,音場/音質
當然表現相當到位。
原則上, 日常上聽一些流行音樂可以輕鬆面對,
但是SPACE2提供了3.5mm的AUX IN接頭, 這是第一代欠缺的,可以搭配擴大機推動感更加。
原則上, 日常上聽一些流行音樂可以輕鬆面對,
但是SPACE2提供了3.5mm的AUX IN接頭, 這是第一代欠缺的,可以搭配擴大機推動感更加。
關於藍芽常被抱怨的底噪, SPACE2底噪控制得很好, 電流聲等等我都沒有聽到。
對了, 這款耳機的配戴感, 絕對是上上選, 其等級非常靠近SONY or BOSE等大廠的佩帶感了,
採用了蛋白親膚材質的耳罩, 耳朵悶熱感也降低很多.
降噪方面我覺得不會讓人頭暈,但依舊更加強悍,辦公室我會聽不到同事的聲音
要開啟通透模式比較好,大家有機會可以在體驗看看。
對了, 這款耳機的配戴感, 絕對是上上選, 其等級非常靠近SONY or BOSE等大廠的佩帶感了,
採用了蛋白親膚材質的耳罩, 耳朵悶熱感也降低很多.
降噪方面我覺得不會讓人頭暈,但依舊更加強悍,辦公室我會聽不到同事的聲音
要開啟通透模式比較好,大家有機會可以在體驗看看。
結論:
這款 Mu6 Space2第二代無線降噪耳機,擁有豐富的功能,幾乎是融合了BOSE/SONY等
大廠的功能集於一身, 操作便利性與音質表現上均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可以自行控制
降噪/通透/關閉降噪,應付不同的聆聽環境需求,加上APP 應用程式的搭配,
自主性相當的高。
這是我之前建議的第一代缺點,
要說這款無線耳機需要改進之處,主要還是降噪的功能跟之前使用的RP-HD605N一樣太過保守,建議加強各50%,再補上3.5mm 音源輸入, 會比較適合台灣的環境,希望下一代產品能加強這方面的功能原廠有接納我的建議,但是變成 APP功能太弱了,還是認真點提供多一點的功能調整,
, 會比較適合台灣的環境,希望下一代產品能加強這方面的功能。